▲ 点击上方 “晓敏青春说 ” → 点击右角“...” → 点选“设为星标 ★ ”
“少管闲事,不孝你就是永远有病! ”
“谁让你生我的不样,我又没让你生!爱孩SB!除非”
一个来做咨询的不孝招摇过市妈妈,脸上愁云密布,永远说自己不过想拿走孩子手机,不样他就冲着自己大喊大叫。爱孩
不仅态度恶劣,除非言语间还夹杂着不堪入目的不孝“脏话”。
这样的永远情况,或许很多家长都遇到过。不样
以前听话懂事的爱孩孩子,突然性情大变:爱唱反调、除非目中无人,不尊重自己……甚至把父母当做天底下最大的仇人。
不少妈妈担忧地问我,自己对孩子事无巨细,百般呵护,怎么就养出了一个“白眼狼”?
如果你家的顶天立地青春期孩子也变成这样,先别着急,他们很可能进入了一个需要被特别对待的“特殊时期”。
被误解的“仇亲期”
北京市某机构曾对3000名中学生做过一次心理调研,其中一项是“对待父母的态度”,数据显示:
“喜欢父母”的占比有4.75%,
“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”的高达56.28%。
也就是说,每2个青春期的孩子中,就有1个极度厌烦父母。
孩子如此“逆反”,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正好进入生长发育中“大逆不道”的仇亲期。
仇亲期,指的是当青春期开始以后,孩子对亲人产生仇恨的情绪,因此总和父母对着干。
精神分析理论学家研究表示,这个时期一般从十三四岁开始,往往会持续2~3年,甚至更久。
这个时期的铁石心肠孩子,会表现出以下特点:
第一,拒绝沟通,时常和父母唱反调。
凡事都要顶嘴,用最难听的话攻击父母,甚至会动手打人,做出一些极为粗暴的行为。
第二,嫌弃父母。
一旦觉得家里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和要求,就会心生厌恶,甚至说出“没本事就别生我”这种狠话。
第三,一点就着,用极端方式刺激父母。
之前一个面容憔悴,带孩子来做个案的妈妈,悄悄地和我说,因为自己多催了几次,儿子就说,花花公子“你再逼我学习,我就从这里跳下去。”
吓得她好几晚睡不着觉。
小红书上,被“仇亲的孩子”逼疯的家长, 不在少数。
如果你的孩子,也出现了以上表现,先不要过分责怪他,因为他大概率已经进入“仇亲期”。
而这,是他从儿童过渡到成人的必经阶段。
“仇亲”如何形成?
有句话说,在小孩心中,大人世界原来是绝对权威的,当他敢挑战、敢尝试碰撞时,正是成长的宣示。
仇亲的本质,是艰难困苦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的崛起,孩子渴望摆脱权威,证明自己独立,追求平等的地位。
所以他们会故意拖延磨蹭对抗父母的指令,不允许父母进自己房间等。
与此同时,他们体内激素飙升,性器官发育,第二性征像喉结、胸部等的出现,也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冲击。
他们因此变得异常愤怒,甚至充满了攻击性。
弗洛伊德曾说,个体若无法以象征性且合理的方式表达自身的愤怒和攻击性,便可能面临心理障碍。
一个“愤怒”的青春期小孩,无论是语言,还是身体上“仇亲”的攻击性,都是安之若素他旺盛生命力的象征。
如果父母极力压制,可能让孩子向两个极端发展,变得更加残暴,或是向内攻击患上抑郁。
不易察觉的“错误养育”
另一个来自外界的主要原因,也会导致孩子“更加仇亲”,那就是“过度养育”。
网上曾有一个辱骂父亲的女孩,引起全网公愤。
女孩大学辍学,在西班牙读本科。
家里的老父亲,每个月工资1万3,都会提前给她打过去1万的生活费。
但女孩经常花钱大手大脚,每个月超额消费,还嫌不够。
一次父亲看到信用卡账单,便问女儿把钱花到了哪里,甚至唯唯诺诺地希望女儿节约点。亲如手足
但女孩呢,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没法节约,还把聊天记录直接发到网上,扬言”养不起本仙女就别生我“,以此羞辱父亲,发泄怨气。
很多时候,在孩子成为逆子之前,已经有了父母无数次毫无边界的娇惯与纵容。
所以父母必须采取恰当的措施,给与适当的爱,才能和孩子平稳度过“仇亲”这个特殊期。
否则很可能导致孩子的“仇亲期”无限延长,真的养出一个凉薄、不孝的逆子。
如何与“仇亲”孩子和平共处
有一个处于“仇亲期”的初中女生,数学曾考40分,但她对妈妈的定义是,
“我很尊敬她,很喜欢她。近在咫尺”
“她很有人格魅力,是我想成为的人。
“只是我在她身边,不自觉地被她影响。”
青春期的孩子,能给到妈妈如此高的评价,真的不多!
这位妈妈到底做对了什么呢?
- 当女儿考40分忐忑不安时,妈妈说,“就算你考0分,我也没啥想法。关键是你自己怎么想?”
-她允许孩子“无所事事”,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热爱,然后补上一句:“长大后不要用我的钱就行。”
- 当别人教育孩子:“妈妈为了你去上班,很辛苦的”,她立马纠正“妈妈去工作,不是为了你们,是我自己喜欢。”
从这位妈妈身上,一以贯之我们或许可以学到相通的底层逻辑:
第一,不要“啰嗦”。
教育心理学李玫瑾曾说,“当孩子十二岁以后,父母的话就是垃圾。”
看似关心的“唠叨”,反而成了亲子关系的第一大杀手。
所以,不如少说多听,多一些让步,了解孩子的想法,然后点到为止。
第二,不要“控制”。
凡事亲力亲为,自作主张包办一切,只会把“渴望独立”的孩子越推越远。
只要孩子在大方向上没有走偏,对一些小事情,比如你看不惯的可乘之机爱好,看不上眼的朋友,请把主动权还给他们。
第三,不必太在意孩子“仇亲”。
我和很多妈妈聊过,只管做好自己能做的事,其他的交还给孩子。
有句话说:“最好的教育,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。”
当妈妈一直致力于自我成长,孩子会看到眼里,跟在身后,在引领中自由而蓬勃地生长。
如果您的孩子厌学、抑郁、沉迷手机价值观偏差、亲子关系紧张欢迎添加老师,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答疑解惑
(责任编辑:马首)